小兒八大疾病 居家照護法

許多小兒常見的疾病 
須依賴爸媽在生活中多留意觀察
如果能正確掌握寶寶的疾病症狀
並在適當時機予以正確的改善方法
即使去醫院治療後
回家也能擁有正確的居家照護觀念
許多疾病的病程就能因此縮短
爸媽先把關 讓寶寶在安全、健康的環境下成長

  

症狀1~發燒

發燒 防衛性的正常生理反應

通常定義小兒發燒是指腋溫超過37.5,而肛溫或耳溫38以上。人的下視丘有一體溫調節中樞系統,可以控制體溫,不過寶寶的腦部下視丘未發育完全,因此特別容易受到週遭環境影響而改變體溫。國泰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沈仲敏指出,如果寶寶所處的空間比較悶,或特別躁動,燒到38以上有可能是假性發燒。不過事實上,發燒是人體的一種防衛機制,引起的原因與感染有關,當人體感染病毒時,消滅病毒過程中會引發一連串的身體免疫反應,當它執行增加白血球數量,將不好的細菌殺光外,再者就是會有發燒反應。沈仲敏醫師表示,大多的發燒都是因病毒感染引起,由於寶寶的抵抗力較不好,比較容易反覆感染。而感染引起發燒的主因可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原因1:病毒感染

佔多數發燒的原因,燒得度數雖然高,不過沒發燒時活動力還不錯,在此爸媽也需了解,一般的發燒感冒大多屬於「病毒性感染」,因此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原則上以症狀治療為主。

原因2:細菌感染

佔較少數原因,主要特徵為發燒狀況一天比一天嚴重,且寶寶的活動力和精神不佳,細菌感染會使得病情較為複雜,需要詳細評估。

原因3:外在因素

有時早晚體溫不一,或者因為穿太多衣服感到悶熱,甚至激烈的大哭或遊戲後,以及室內外溫差過大,都有可能導致體溫升高的假性發燒症狀。此時媽咪可15~20分鐘測量一次體溫,或者幫寶寶少穿幾件衣服,確認是否為真發燒。沈仲敏醫師提醒,若寶寶為真正發燒,常會有明顯的食慾不佳、活動力變差、咳嗽、流鼻水、異常哭鬧、腹瀉等症狀,此時就應盡速就醫囉!

 

寶寶發燒的居家護理法

至於量體溫的正確方法,對於年紀較小的寶寶量肛溫會較為準確,每次測量都固定一個地方,如果寶寶突然發燒,首先必須保持環境通風,盡量幫助寶寶排汗,多補充水分,定時量體溫,沈仲敏醫師也特別針對寶寶的發燒居家護理法,提出以下正確的方法:

38以上

1保暖,穿上衣服多蓋被子。

2保持空氣流通,盡量讓空氣對流。

3排汗,有助於下降體溫。

4洗溫水澡,可稍微調節體溫。

5喝水,務必多補充水分。

6退燒貼,目前坊間很多類似的退燒貼片,對於38左右的發燒會有效果,但對高燒的效果有限。

高燒38.5以上

1散熱,此時不要給寶寶穿過多的衣物。

2降溫,用溫水以類似撫摸的方式擦拭全身。

3服藥,此時應吃醫師處方開出的退燒藥。

高燒39以上

1冰枕,應特別留意3個月以下的寶寶不適用,因為他無法轉動頭部,有可能因此凍傷,若不確定是因病毒或細菌引起的發燒狀況也不一定適用。

2散熱,減少衣物覆蓋。

3退燒,此時可使用塞劑。

沈仲敏醫師特別提醒,應留意發燒合併出現異常的熱痙攣(抽筋、抽搐)現象,應盡速送醫。不過有時家長並無法自行評估目前發燒的主因,若是腦膜炎,主要症狀有嗜睡、嘔吐、昏迷,則不管發燒到幾度都需送醫。

 

媽咪不可不知的病症延伸資訊:

沈仲敏醫師針對發燒相關病症成因,提出以下解釋以及居家護理法。

扁桃腺炎:主要症狀會有發燒、喉嚨痛、出膿,多是因鏈球菌、腺病毒或EB病毒感染導致。此時的飲食應以清淡溫和為主。

中耳炎:主要是因細菌侵犯中耳,因為耳咽管的角度比較平,細菌特別容易進入,外表看不出來,需由醫師檢查或做耳鏡檢查,有時會有化膿、積水、充血症狀。需按時服用抗生素,也就是用來治療「細菌性感染」的藥物。

腸病毒:會發燒1~2天,且咽喉潰瘍。此時可吃一點冰的飲料來減緩疼痛,再者可使用咽喉止痛劑(噴劑)。整個病程約5~7天會好,不過這中間需留意寶寶的活動力,是否有抽搐,若有此情況需就醫。

尿道感染:單純發燒,不會伴隨其他症狀,須做尿液檢查,使用抗生素,並讓寶寶多喝水。

肺炎:症狀有發高燒、咳嗽、呼吸急促,和感冒很相似,常引起的病源為病毒或是肺炎鏈球菌。若寶寶的痰特別多的話必須協助拍痰,頭朝下屁股朝上,手掌拱起成圓碗狀輕拍背部,並盡量在喝奶前拍以避免吐奶。

 

小叮嚀:關於使用護理器具的正確知識

沈仲敏醫師特別針對常用的居家護理器具提出說明如下:

1體溫計:主要有耳溫槍(使用最多),電子體溫計、肛門體溫計,無論使用哪種都需特別注意器具有無故障,還有使用水銀肛門體溫計是較不符合現代時宜,因為有水銀較不環保。

2投藥器:若無投藥器也可使用針筒,最重要的是遵從醫師指示用藥劑量。

3吸鼻器:有分為手動和電動,如果狀況嚴重可考慮使用電動型效果較佳。

 

症狀2~咳嗽

刺激物進入呼吸道引起咳嗽

基本上咳嗽的機轉是因為痰液或其他刺激物刺激了呼吸道上皮,引起強烈的氣管反應,要將異物排出體外,所以咳嗽也不一定是因為感冒引起。但若咳嗽症狀嚴重,放任久咳不止的話,沈仲敏醫師表示,有可能造成嚴重的氣管炎、肺炎、過敏,因此媽咪可藉由一些簡單的居家護理法改善咳嗽。

寶寶咳嗽的居家護理法

沈仲敏醫師則提出簡單的居家護理保養法,咳嗽問題可大可小,雖然許多感冒最後延宕的病症多為咳嗽,但仍不可因此坐視不理,以免拖久變大病。

飲食

1可喝一些蜂蜜水,減少喉嚨刺激,不過一歲以下的寶寶禁止吃蜂蜜。

2可喝一些橘子汁,若有輕度感冒有稍許幫助,若嚴重則不適用。

3多喝溫開水,避免痰變濃,幫助灰塵等小粒子排出。

4餵食方法採取少量多餐,且溫度、味道適中。

5魚蝦、海鮮及冰冷油炸的食物最好避免。

生活

1少接觸乾冷的空氣,可使用加濕器維持空氣濕度。

2協助拍痰,手掌拱起成圓碗狀輕拍撫摸。

3保持空氣清新,千萬不要讓寶寶吸入二手煙。

藥物-若嚴重需使用氣管擴張劑

媽咪不可不知的病症延伸資訊:

沈仲敏醫師針對咳嗽相關病症成因,提出以下解釋以及居家護理法。

支氣管炎:因支氣管受到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會有呼吸急促、活動力差、痰多、流鼻水,無法好好躺著睡覺的症狀,嚴重會有呼吸嚴重困難,應去醫院做徹底的x光檢查。

哮吼:是因病毒感染引起的,在聲帶下方區域造成水腫,咳嗽聲音像小狗叫一樣。此時應避免讓孩子哭叫,否則腫脹程度會更明顯,若呼吸急促需立即去醫院。

過敏:因為呼吸道過敏,伴隨咳嗽引起的呼吸困難,主要是因為塵螨、刺激性味道飄散入呼吸道,因此應保持居家空氣清新,維持濕度,並按時服用減少氣道過敏症狀藥物。

 

症狀3~嘔吐

觀察嘔吐物是否異常

引起嘔吐的原因有很多,如果需確認是否因疾病問題而嘔吐,則需檢查發燒、腹瀉、嘔吐的頻率,以及活動力表現。沈仲敏醫師指出,如果嘔吐物中有膽汁,則有可能與腸胃道阻塞相關,因此嘔吐物的顏色異常,也可懷疑為其他疾病。此外,媽咪在帶小孩就診前,可針對以下的問題做觀察,像是嘔吐的次數、顏色、味道,是否合併發燒、腹瀉,在嘔吐之前吃過什麼東西,還有生活環境周圍是否有人也有相似症狀,有助於兒科醫師針對症狀治療。

 

寶寶嘔吐的居家護理法

改善嘔吐首要須從飲食方面下手,接著留意寶寶嘔吐時的狀況,沈仲敏醫師針對嘔吐提出以下簡單的居家護理法。

飲食

1勿進食,4~6個小時內不要喝水,也不要吃東西,若超過6個小時空腹仍繼續吐,應盡速去醫院打點滴補充葡萄糖,以避免脫水。

2若嘔吐狀況有減緩,則可吃些蘇打餅乾、鮮奶、吐司等等。

處理方式

1嘔吐的時候將頭側一邊,如此可避免讓嘔吐物堵住氣道,順勢讓嘔吐物排出。

2如果寶寶未滿一歲,怕嘔吐引起呼吸障礙,可將寶寶抱起於臂彎,穩住頭部和脖子,身體往下傾斜,並用手掌拍打肩胛之間。

 

症狀4~腹瀉

定義腹瀉需對照平時排便狀況

腹瀉問題讓媽咪非常頭疼,特別是喝全母奶的寶寶,因為母奶好吸收,所以可能一天5~6次便便,或者一個禮拜上1次都有可能,與寶寶本身的腸胃道體質有關。不過對於寶寶腹瀉的定義,必需與他平常的便便狀況做比較,如果突然增加次數,或者形狀從糊變水,則可能為腹瀉。而沈仲敏醫師也特別提醒,媽咪需留意大便的狀況,如果大便中有血絲、黏液,伴隨劇烈的腹痛,務必立即就醫。

 

媽咪不可不知的病症延伸資訊:

輪狀病毒

經由口糞接觸傳染,好發於冬季,沈仲敏醫師表示輪狀病毒主要侵襲5歲以下的嬰幼兒,感染輪狀病毒腹瀉的狀況會特別嚴重,有時一天甚至可拉高達10~20次,主要為水瀉,且酸味較重。須留意的是,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可能導致嚴重脫水甚至死亡。

而得到輪狀病毒的小孩通常會接受控制症狀與疾病併發症的支持性治療。此外,預防勝於治療,寶寶八個月大前最好完成口服輪狀病毒疫苗。若症狀輕微,可使用一些止吐藥,且注意不應馬上給寶寶喝水,最好空腹約4~6小時,再重新補充口服電解質液。

 

急性腸胃炎

若是經由吃進不潔食物感染,潛伏期大約12~24小時,因此若要追究感染根源,前1~2餐的食物都有可能。感染沙門氏桿菌會產生嘔吐、噁心、腹痛、腹瀉、血便之情形,且糞便味道特別腥臭,感染後可能侵犯腦膜炎,並產生發炎現象,三個月以下的寶寶若有毒性症狀,像是白血球數量過高,則必須使用抗生素治療。

 

若情況不嚴重,也是採支持性的治療即可。治療細菌性腸胃炎不一定要使用抗生素,有些媽咪會要求醫師開立止瀉藥,認為立即減緩寶寶的腹瀉症狀才是好方法,事實上對於止瀉不要太積極,因為腹瀉的過程可幫助壞細菌排出腸道。

 

Tip:幫助寶寶順利服藥的方法

在餵藥之前,媽咪應先建立正確觀念,餵藥要找到正確方法,而非強迫寶寶服下藥物,否則會引起反效果,日後更抗拒吃藥。沈仲敏醫師表示,藥水因為有甜味因此大部分的小孩較能接受,而藥粉可用手指沾一點點餵,讓他像吸奶嘴一樣,而藥丸因為不好吞下也最好磨成粉。在使用塞劑方面,可先將寶寶的肛門塗一點凡士林,捏住3~5分鐘再放開,可讓過程更順利。

 

症狀5~便秘

飲食習慣不佳是便祕的主因

通常1天三次或者3天一次大便都算正常,但是任何時間便便時出現很硬呈現顆粒狀,解便困難,都可視為便秘症狀。尹書田醫療財團法人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小兒科主醫師陳永綺表示,排除疾病因素後,引起便秘的主因大多與寶寶的飲食習慣不佳有關,不過因為母奶好吸收,所以有些喝母奶的寶寶,也有可能一個禮拜都不大便,但若便便過硬,甚至造成肛裂,則是屬於不正常的狀況。因此當寶寶出現便秘,甚至有腹痛、食慾降低的情形,那麼媽咪務必協助解除便秘危機。

 

寶寶便秘的居家護理法

改善便秘首先須從飲食習慣方面下手,由於寶寶的食物大多由爸媽準備,所以第一步必須先改變食物內容,還有增加好的生活習慣,陳永綺醫師針對便秘提出以下的居家護理法。

增加蔬果類和水分,如果寶寶開始吃副食品的話,可選擇富含水分的食物,還有蔬菜水果中的纖維質豐富,也必須多攝取。

運動:多帶寶寶走動,增加活動量也可促進腸胃蠕動。

按摩肚臍:如果寶寶有腹脹狀況,用手輕輕順時針在肚臍週邊按摩,幫助腸胃蠕動。

溫敷:可用毛毯蓋著舒緩腹痛狀況。

刺激肛門:如果寶寶有肛裂狀況,媽咪可用些許凡士林擦在肛門口,潤滑刺激。

不過陳永綺醫師特別提醒,不建議爸媽在家自行幫寶寶使用浣腸,如果劑量使用不當可能造成腸破,且有些腸道阻塞的寶寶也不能用,所以即使便秘狀況嚴重仍須請教醫師再使用。

 

媽咪不可不知的病症延伸資訊:

先天性巨結腸症

先天性巨結腸症是指大腸的肌肉層缺乏副交感神經節,以致無法調節大腸進行正常的排便活動,陳永綺醫師指出,這類的胎兒出生就有胎便遲緩現象,且大便一直累積的狀況下,真正能排出的大便不多,且排便會感到不舒服。這類的寶寶屬於先天性的疾病,因此必須以手術方式解決。

甲狀腺機能低下

主要是因為甲狀腺製造不出足夠的荷爾蒙,腸胃蠕動速度慢,因此有便秘的現象,必須接受專業治療。

 

症狀6~痙攣

引起痙攣的疾病非單一

許多人提到痙攣第一個想到的是癲癇,而癲癇是一種慢性疾病,興奮、感冒、勞累都是引起癲癇的誘發因子,癲癇發作會有兩眼上吊、抽搐、意識不清、口吐白沫等表現。不過事實上除了癲癇以外,還有許多疾病與痙攣相關,陳永綺醫師指出,熱痙攣最常見,不過熱痙攣為一種良性疾病且少有後遺症,較常出現在一歲到一歲半左右的幼兒,男孩比女孩多,通常發生在發燒39度以上。

 

寶寶癲癇的居家護理法

當小孩發生痙攣時,爸咪務必要冷靜處理,協助減緩痙攣症狀,接著前往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了解是否有其他疾病造成痙攣。而癲癇是一種先天或後天因素引起的慢性腦疾病其特徵為腦細胞不正常放電引起反覆發作。若癲癇發作時,陳永綺醫師提醒最重要的是維護氣道暢通,放鬆衣服,維持安全姿勢(右側躺在軟墊上,保護頸部),不要讓他嗆到,以免造成呼吸困難腦缺氧。有些人會認為癲癇發作需塞東西到嘴裡避免咬傷舌頭,事實上這並非正確做法,反而會造成牙齦受傷,只要讓他側躺順勢將血流出,其實大部分的癲癇並不會咬舌頭。

 

媽咪不可不知的病症延伸資訊:

陳永綺醫師指出,與痙攣相關的疾病則可分為兩種,一種與損害腦部有關,另一種則無關。

損害腦部

嬰兒點頭痙攣

大多發生於6個月~1歲的寶寶。症狀為密集式的反覆點頭,最常發生的時機為剛起床時,並會合併同手腳的伸展與軀幹的彎曲。這樣病症的寶寶多半有腦部病變,因此在行為、語言、智能發展方面都較差。

腦炎

腦炎多為病毒感染引起會有發燒、昏睡、痙攣等現象,若小孩伴隨有嚴重哭鬧、精神狀況不佳,則須前往醫院進一步檢查,

非損害腦部

發燒性熱痙攣

發燒性熱痙攣是在沒有腦部病變的情況下,感染感冒或發燒,因而引起高燒熱痙攣。陳永綺醫師指出,這類的熱痙攣不會有後遺症,短的話幾秒鐘的時間就會結束,不會持續發作。處理方式一樣須維持呼吸道暢通,但此時若高燒39以上不退,可使用肛門塞劑退燒。不過須留意如果痙攣的狀況超過15分鐘,且呈現無法呼吸,臉色發紫狀態,則須立即送醫。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發燒 嘔吐
    全站熱搜

    Vin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